摘要:引言本期精讀的文章是介紹了八種條件渲染方式。此時小王接到了需求,終于維護了一個大項目。更多討論討論地址是精讀八種條件渲染如果你想?yún)⑴c討論,請點擊這里,每周都有新的主題,周末或周一發(fā)布。
1 引言
本期精讀的文章是:8 React conditional rendering methods
介紹了八種 React 條件渲染方式。
模版條件渲染非常常見,遇到的時候往往會隨機選擇一種方式使用,那么怎么寫會有較好的維護性呢?先一起了解下有哪八種條件渲染方式吧!
2 概述 IF/ELSE既然 JSX 支持 js 與 html 混寫,那么交替使用就能解決條件渲染的問題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1) { returnreturn null; } else { return ; } }
如果不想渲染空元素,最好使用 null 代替空的 div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1) { return; } else { return null; } }
這樣對 React 渲染效率有提升。
組件變量將組件賦值到變量,就可以在 return 前任意修改它了。
function render() { let component = null; if (renderComponent1) { component =三元運算符; } return component; }
三元運算符的語法如下:
condition ? expr_if_true : expr_if_false
用在 JSX 上也很方便:
function render() { return renderComponent1 ?: null; }
但三元運算符產(chǎn)生嵌套時,理解成本會變得很高。
&&這個是最常用了,因為代碼量最少。
function render() { return renderComponent1 &&IIFE; }
IIFE 含義是立即執(zhí)行函數(shù),也就是如下代碼:
(function myFunction(/* arguments */) { // ... })(/* arguments */);
當深陷 JSX 代碼中,又想寫一大塊邏輯時,除了回到上方,還可以使用 IIFE:
function render() { return (子組件{(() => { if (renderComponent1) { return); }; } else { return ; } })()}
這是 IIFE 的變種,也就是把這段立即執(zhí)行函數(shù)替換成一個普通函數(shù):
function render() { return (IF 組件); } function Sub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1) { return; } else { return ; } }
做一個條件渲染組件 IF 代替 js 函數(shù)的 if:
Hi!
這個組件實現(xiàn)也很簡單
const If = props => { const condition = props.condition || false; const positive = props.then || null; const negative = props.else || null; return condition ? positive : negative; };高階組件
高階組件,就是返回一個新組件的函數(shù),并且接收一個組件作為參數(shù)。
那么我們就能在高階組件里寫條件語句,返回不同的組件即可:
function higherOrderComponent(Component) { return function EnhancedComponent(props) { if (condition) { return3 精讀; } return ; }; }
這么多方法都能實現(xiàn)條件渲染,那么重點在于可讀性與可維護性。
比如通過調用函數(shù)實現(xiàn)組件渲染:
{renderButton()}
看上去還是比較冗余,如果使用 renderButton getter 定義,我們就可以這么寫它:
{button}
其實我們想要的就是 button,而不是 renderButton。那么還可以進一步,干脆封裝成 JSX 組件:
是否要付出這些努力,取決于應用的復雜度。如果應用復雜度非常高,那你應當盡量使用最后一種封裝,讓每個文件的邏輯盡量獨立、簡單。
如果應用復雜度比較低,那么注意不要過度封裝,以免把自己繞進去。
所以看來這又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,選擇何種方式封裝,取決于應用復雜度。
應用復雜度對任何代碼封裝,都會增加這段 連接邏輯 的復雜度。
假定無論如何代碼的復雜度都是恒定不變的,下面這段代碼,連接復雜度為 0,而對于 render 函數(shù)而言,邏輯復雜度是 100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) { return isOk ?: ; } else { return ; } }
下面這段代碼拆成了兩個函數(shù),邏輯復雜度對 render SubComponent 來說都是 50,但連接復雜度是 50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) { return; } else { return ; } } function SubComponent() { return isOk ? : }
可以看到,我們通過函數(shù)拆分,降低了每個函數(shù)的邏輯復雜度,但卻提高了連接復雜度。
下面來做一個比較,我們假設一個正常的程序員,可以一次性輕松記憶 10 個函數(shù)。如果再多,函數(shù)之間的調用關系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。
應用較小時在應用代碼量比較小時,假設一共有 10 個函數(shù),如果做了邏輯抽象,拆分出了 10 個子函數(shù),那么總邏輯復雜度不變,函數(shù)變成了 20 個。
此時小王要修改此項目,他需要找到關鍵代碼的位置。
如果沒有做邏輯抽象,小王一下子就記住了 10 個函數(shù),并且很快完成了需求。
如果應用做了邏輯抽象,他需要理解的邏輯復雜度是不變的,但是要讀的函數(shù)變成了 20 個。小王需要像偵探一樣在線索中不斷跳轉,他還是只找了 10 個關鍵函數(shù),但一共也就 20 個函數(shù),邏輯并不復雜,這值得嗎?
小王心里可能會嘀咕:簡單的邏輯瞎抽象,害我文件找了半天!
應用較大時此時應用代碼量比較大,假設一共有 500 個函數(shù),我們不考慮抽象后帶來的復用好處,假設都無法復用,那么做了邏輯抽象后,那么總邏輯復雜度不變,函數(shù)變成了 1000 個。
此時小王接到了需求,終于維護了一個大項目。
小王知道這個項目很復雜,從一開始就沒覺得能理解項目全貌,所以把自己當作一名偵探,準備一步步探索。
現(xiàn)在有兩種選擇,一種是在未做邏輯抽象時探索,一種是在做過邏輯抽象后探索。
如果沒做邏輯抽象,小王需要面對 500 個這種函數(shù)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) { return isOk ?: ; } else { return isReady ? : ; } }
如果做了邏輯抽象,小王需要面對 1000 個這種函數(shù):
function render() { if (renderComponent) { return; } else { return ; } }
在項目龐大后,總函數(shù)數(shù)量并不會影響對線索的查找,而總線索深度也幾乎總是固定的,一般在 5 層左右。
小王理解 5 個或 10 個函數(shù)成本都差不多,但沒有做邏輯抽象時,這 5 個函數(shù)各自參雜了其他邏輯,反而影響對函數(shù)的理解。
這時做邏輯抽象是合適的。
4 總結所以總的來說,筆者更傾向使用子函數(shù)、子組件、IF 組件、高階組件做條件渲染,因為這四種方式都能提高程序的抽象能力。
往往抽象后的代碼會更具有復用性,單個函數(shù)邏輯更清晰,在切面編程時更利于理解。
當項目很簡單時,整個項目的理解成本都很低,抽象帶來的復雜度反而讓項目變成了需要切面編程的時候,就得不償失了。
總結一下:
當項目很簡單,或者條件渲染的邏輯確認無法復用時,推薦在代碼中用 && 或者三元運算符、IIFE 等直接實現(xiàn)條件渲染。
當項目很復雜時,盡量都使用 子函數(shù)、子組件、IF 組件、高階組件 等方式做更有抽象度的條件渲染。
在做邏輯抽象時,考慮下項目的復雜度,避免因為抽象帶來的成本增加,讓本可以整體理解的項目變得支離破碎。
5 更多討論討論地址是:精讀《React 八種條件渲染》 · Issue #90 · dt-fe/weekly
如果你想?yún)⑴c討論,請點擊這里,每周都有新的主題,周末或周一發(fā)布。
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,未經(jīng)允許請勿轉載,若此文章存在違規(guī)行為,您可以聯(lián)系管理員刪除。
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:http://systransis.cn/yun/95512.html
摘要:拿到的都是而不是原始值,且這個值會動態(tài)變化。精讀對于的與,筆者做一些對比。因此采取了作為優(yōu)化方案只有當?shù)诙€依賴參數(shù)變化時才返回新引用。不需要使用等進行性能優(yōu)化,所有性能優(yōu)化都是自動的。前端精讀幫你篩選靠譜的內容。 1. 引言 Vue 3.0 的發(fā)布引起了軒然大波,讓我們解讀下它的 function api RFC 詳細了解一下 Vue 團隊是怎么想的吧! 首先官方回答了幾個最受關注的...
摘要:引言于發(fā)布版本,時至今日已更新到,且引入了大量的令人振奮的新特性,本文章將帶領大家根據(jù)更新的時間脈絡了解的新特性。其作用是根據(jù)傳遞的來更新。新增等指針事件。 1 引言 于 2017.09.26 Facebook 發(fā)布 React v16.0 版本,時至今日已更新到 React v16.6,且引入了大量的令人振奮的新特性,本文章將帶領大家根據(jù) React 更新的時間脈絡了解 React1...
摘要:會自動觸發(fā)函數(shù)內回調函數(shù)的執(zhí)行。因此利用并將依賴置為使代碼在所有渲染周期內,只在初始化執(zhí)行一次。同時代碼里還對等公共方法進行了包裝,讓這些回調函數(shù)中自帶效果。前端精讀幫你篩選靠譜的內容。 1. 引言 react-easy-state 是個比較有趣的庫,利用 Proxy 創(chuàng)建了一個非常易用的全局數(shù)據(jù)流管理方式。 import React from react; import { stor...
摘要:調度系統(tǒng),支持不同渲染優(yōu)先級,對進行調度。調度帶來的限制調度系統(tǒng)也存在兩個問題。調度系統(tǒng)能力有限,只能在瀏覽器提供的能力范圍內進行調度,而無法影響比如的渲染回收周期。精讀關于調度系統(tǒng)的剖析,可以讀深入剖析這篇文章,感謝我們團隊的淡蒼提供。 1. 引言 這次介紹的文章是 scheduling-in-react,簡單來說就是 React 的調度系統(tǒng),為了得到更順滑的用戶體驗。 畢竟前端做到...
摘要:更容易將組件的與狀態(tài)分離。也就是只提供狀態(tài)處理方法,不會持久化狀態(tài)。大體思路是利用共享一份數(shù)據(jù),作為的數(shù)據(jù)源。精讀帶來的約定函數(shù)必須以命名開頭,因為這樣才方便做檢查,防止用判斷包裹語句。前端精讀幫你篩選靠譜的內容。 1 引言 React Hooks 是 React 16.7.0-alpha 版本推出的新特性,想嘗試的同學安裝此版本即可。 React Hooks 要解決的問題是狀態(tài)共享,...
閱讀 3546·2021-11-18 10:02
閱讀 3115·2019-08-29 18:34
閱讀 3404·2019-08-29 17:00
閱讀 434·2019-08-29 12:35
閱讀 761·2019-08-28 18:22
閱讀 1941·2019-08-26 13:58
閱讀 1675·2019-08-26 10:39
閱讀 2682·2019-08-26 10:11